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植物

桂花樹(2007/02)
別稱 : 木犀、木樨、久里香、岩桂、丹桂
學名 : Osmanther
分佈 : 原產地亞洲、太平洋諸島、中國以及北美洲等地
分類 : 木犀科
型態 :
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3米;葉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12 釐米,寬2~4釐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上半部有細鋸齒,側脈每邊6~10條,表面下凹,背面微凸、壓幹後葉面凹凸不平;葉柄長0.5~1.5釐米。花簇生葉腋;花柄纖細,長4~8毫米,基部苞片長3~4毫米;花萼長約1毫米、裂片4,邊緣齧蝕狀;花冠淡黃色、芳香,長3~4.5毫米,近基部4裂。核果橢圓形,長1~1.5釐米,紫黑色。

用途 :
主要做為庭園木,盆景。花可作茶葉的香味料和食品的香料,也可以潤髮,服食可化痰生津,並且還有美顏的功效,或是做成桂花露,聽說也可以做成香水。
桂枝可治傷風頭痛,桂葉搗碎浸水洗髮可去垢除風。

花期 : 全年,盛花期8月
花語 : 高雅(丹桂);名譽,初戀(銀桂)
日照 :
須有充足的日照會使生育良好,稍蔭處也可栽培,但陽光過強時,葉容易受到灼傷,進而影響到開花。

管理 :
植於大都市的桂花因空氣污染,葉片容易附著上灰塵,所以要常加以清洗,不然會有病蟲害的發生,植株就會容易枯萎。

水份 : 要勤加灌水,不可讓盆土乾燥,尤其是夏季乾旱時,更要特別注意灌水。
施肥 : 如果土壤比較貧瘠,可先以腐熟的堆肥做基肥,於定植前施於植穴。

在土壤上只要排水力佳的有機質土壤即可,不然使用有機肥當追肥亦可,日照方面半日照或全日照均可,不過以全日照生長較優,澆水方面以一天一次為原則,視放置環境而增加次數,不過有時可以清洗葉面,可以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可以一年修剪一次 , 促使他樹冠大, 分枝多, 開花也會增加喔.





金棗(2007/02)
‧英文名稱:
Oval Kumquat
‧學名:
Fortunella margarita Swingle
‧科名:
芸香科(Rutaceae)
‧別名:
金橘、金柑、羅浮、牛奶金柑、牛奶橘、長實金柑
‧原產地:
中國大陸廣州及浙江,於1906年由日人田代氏自日本引進臺灣種植。
‧分佈:
宜蘭
‧用途:
1. 食用:可做成蜜餞,也可以做成果醬、果汁、金棗酒、金棗糕等。2. 藥用:本草綱目記載:金棗味甘、性溫和、理氣、化痰、潤肺、止咳、健胃整脾。各界普遍肯定其『食療』功效。
‧葉:
單葉互生,翼葉狹,葉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稍圓,淺波狀密鋸齒緣,長 4.7-9 公分亦有至 18 公分者。
‧花:
花白色,六瓣,味道芳香。
‧莖:
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綠色,多分枝,有刺,老枝幹有垂直狀裂紋。
‧果實:
果長約 3 公分,先端圓,基部略尖,汁微酸,有香氣。
‧特性:
灌木或小喬木。單葉互生,翼葉狹,葉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稍圓,淺波狀密鋸齒緣,長 4.7-9 公分亦有至 18 公分者。花白色。果長約 3 公分,先端圓,基部略尖,汁微酸,有香氣。
‧其他:
因金棗性喜冷涼,而蘭陽平原東瀕太平洋,三面環山,冬春淫雨,氣候陰濕,適合生長,使金棗在宜蘭成為全省唯一的特產地。目前栽培面積約300公頃,佔全省90%以上

金棗喜好潮濕又冷的氣候,最適合重在雨量充沛的山坡地。因為下雨時,山坡地不容易積水、排水良好。果農都將金棗種在30度以內的斜坡上,太高太陡的山,無論是施肥或照顧都極為辛苦;金棗若是種植在平地,常常會有土地積水的困擾,因為宜蘭常常下雨,金棗會吸水過多而水腫,口感不佳,也容易掉落。 金棗一年開4-6次花,在清明節前後會開第一次花,而在中秋節前會開最後一次花,花期是4月中到9月。 到了10月,第一期花的果實就已經成熟,但果農都讓它自然掉落,因為金棗樹第一次結的果比較小顆、甜度也不佳,品質不好。果農都是從第二期才開始採收,一直到隔年的3月底,才把最後一期的花結的果採收完畢。由此可見,金棗的採收期十分的長,果農倍極辛苦! 另外,金棗剛要開花時,若連續幾天陽光普照、風和日麗,不下雨,這一期的花會開不出來,到時就少收一期的果實!而開了花,最怕颱風來,把花吹掉,因為不是自然凋謝,花也不會結果! 而,金棗樹的根很淺,以往橫的生長為主,很怕被颱風吹倒!所以果農把樹木固定的工作不可少,但颱風太強,還是會把金棗樹連根拔起!常常很多金棗樹都難逃此劫!

因為地質、氣候、水份、溼氣等因素,只有在宜蘭才能品嚐到獨一無二的水果聖品;金棗皮脆帶有辛香、果肉圓滿、湯汁鮮美、入口微澀、自然回甘,不但是美食更具有止咳化痰、幫助消化、提神醒腦、滋養喉嚨的功效。   清朝掌理開墾事務官員得知金棗乃不可多得的養生食材。將金棗帶回中國進貢朝廷,並且也大量栽種。同時加上巧思以漢方:陳皮、薄荷、丁香等原料加入煉製,泡製成金棗茶。成為官廷內提供皇帝或官員,潤喉保健的養生飲品 。  在宜蘭種植金棗的農家,性格溫順,樂天知命,民風相當純樸,對於金棗擁有多年感情,依賴且習慣於季節的更迭;金棗的價格在於外觀的美醜、大小品質,農家人工採收後,會交由中盤商大量收購,稱斤論兩一番,才拿到辛苦一年的酬勞,而我們買到的金棗產品,已經是中盤商再轉多手後的產物了,樹上結實累累的金棗,只能在宜蘭某些鄉村才能看到。


我的吃法是洗淨後整顆生吃,保養喉嚨!











芙蓉(2007/02)
名稱 :
蘄艾
別稱 :
芙蓉、海芙蓉、千年艾、芙蓉菊
學名 :
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ino    
分佈 :
本省沿海、北部、蘭嶼、綠島海濱或庭園栽植
分類 :
菊科(Compositae),蘄艾屬
型態 :
多年生亞灌木,全株被灰白色短毛,具芳香味,葉互生於枝端,長橢圓形卵形,鈍頭或淺裂,全緣,春季開花,頭狀花,球形,單生或著生成複總狀花序,花黃色,為雌性之管狀花,花冠先端4~5淺裂,具短梗。
用途 :
根有壯筋骨、解熱、解毒之功。治風濕、痛風關節炎、腰膝酸痛。民間視為吉祥植物,也作藥用。具觀花,觀葉效果。
花期 :
早春開花
日照 :
性喜高溫、乾燥和陽光、日照需充足的環境
管理 :
其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性佳、耐寒性佳、耐陰性佳
施肥 :
栽培土質以排水良好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























艾草(2007/02)
艾草的拉丁文學名為Artemisia indica Willd. (Arte17, M),為多年生草本,葉互生,羽狀深裂,表面是綠色,葉背則密生白色毛;莖葉均有特殊香氣。辨認艾草的方法有兩個,一是艾草葉子的兩面顏色明顯不同,還有就是它特殊的「香」味。在許多校園中,應該很容易就能找到它。就因為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在門前掛艾草當然也俱備了趕走蚊蟲的作用,可見得插艾草也不只是插好看的而已。另外,還可以把艾草拿來做為藥草浴,作成艾草糕…等,用途可多著很呢!
艾草! 傳說中可避邪,摘七葉艾草芯,七片芙蓉芯,加粗鹽加陰陽水,擦洗身體,可避邪,收驚,穩定情緒!希望大家都平安






玉蘭花(2007/02)
玉蘭花是香花木本植物,它的清香味,令人陶醉,相當受到大家喜愛,是一種極具台灣特色之花卉. 玉蘭花一年四季均可栽種,保持濕潤之土壤為佳,只要按時追加有機肥料,它就能漂亮成長,由於沒有特別天敵,所以不太需要噴灑農藥,也算一種環保花卉,成苗種植一年後就可以收成;它是一種怕寒植物,高日照、多濕的環境特別適合生長,最適宜的生長環境為23至30℃,控制得宜一年四季均可採收,初夏(五、六月份)更是採收旺季,尤其是早上日照充足,下午有場短暫大雨時更會大開。 玉蘭花採收以傍晚時分最宜,花農要用剪刀將樹上成花一朵朵的剪下,在視線不良環境下工作,確實需要極大耐性。告訴您一個小撇步,剛自樹上摘下的花卉,把它浸泡在8至10℃的冷水中一到二分鐘後,將水瀝乾,用報紙包好(記得不能封死,報紙要半開),或裝在透氣的洗菜籃內,放入冰箱冷藏室,會比未經處理的花保存多一至二天。
特徵:原產於中國,印度及爪哇,為常綠中喬木,高度可達二十公尺。小枝淺綠色,節間甚明顯,密批絨毛。葉批針狀或長橢圓形,葉緣微波狀,葉柄基部膨大,有拖葉遺痕。花單生於葉腋,花蕾包有綠色的苞片,成紡垂形,開花時脫落,花期晚春至夏季。
玉蘭花的花朵,長得很像含笑花,但不似含笑花的香味的濃烈,形狀的圓潤,而是帶有淡淡的清香,在我的印象裡,是一種顏色粉白,帶有著淡淡幽香的花卉;它是寺廟中僧尼供奉菩薩用的鮮花
介質以富含有機質,土層深厚且能保持濕潤之壤土為佳,日照需充足,如有枝葉茂盛而開花少者,需停止施用氮肥,並剪除徒長枝,施行曲枝,並用刀刻傷主幹或去除部分葉片,增加磷、鉀肥以促進開花,性喜溫暖。至少每兩個月要施一次有機肥!





左手香(2007/03)
Plectlanthus amboinicus (Lour)Spreng. 脣形科多年生草本

全株密被細毛具有特殊的辛香味。莖葉肥厚脆嫩,插枝即可繁殖,性平或溫,味苦辛,主入脾、肺、胃三經,有行氣、清熱、消炎、化濕、化痰、止嘔、健胃等功效。到手香別名藿香、排香草、洋薄荷

葉--------- 葉肥厚、對生、廣卵形、細齒緣,葉色常綠
分佈------ 馬來西亞和印度
用途------- 如前所述,到手香是治療耳朵發炎的特效藥,耳朵紅腫、發炎、發熱,採取到手香嫩莖葉,揉碎取汁滴入耳中,不久之後即可消除腫痛發熱的不適感。

除主治耳朵發炎之外,感冒、頭痛、咳嗽、喉嚨痛、扁桃腺發炎、中暑、發熱、嘔吐、氣悶、胃弱、脾虛寒、心腹絞痛、疔瘡、腫毒、跌打損傷等,都有良好效果

左手香 = 到手香 = 廣藿香 = 印度薄荷 = 是治療耳疾的草藥..耳朵痛時...採此植物的葉子加鹽巴擠出汁液然後將汁液灌入耳朵...家人都是這樣用的...
可消腫脹 消炎常取其汁液 滴入耳或鼻中 對鼻塞 喉痛 鼻竇炎等非常有效除了做藥用 它是可以吃的 常用來做調味 但因味道重 台灣人較少吃它 :p 原來~~~這就是"印度薄荷"啊!!今天才看到媽帶了一些回來..聽媽說這叫做左手香.. 我曾在花店裡看過.. 不過...當時沒有問老闆娘它的名稱嗯... 媽把它的葉子加石蓮葉榨成汁...聽她說可以用來降肝火???

根據古籍記載,「左手香」藥草,有預防感冒的功效。用法是將左手香藥草切碎,加醋混合搓揉後嗅其香味,或者泡在醋中喝下,皆可增強身體抵抗力,以防感冒發生;尤其對於睡前忘記關窗戶,長時間吹風所導致的感冒受寒,最能發揮預防功效。
全日照半日照都可,很耐旱表土乾時再澆水即可.


六月雪(2007/03)
科  別:茜草科常綠小灌木別  名:噴雪、滿天星學  名:Serissa japonica主要產地:中國生長環境:栽培土質不拘,只要排水良好,通風高燥,陽光充足之處均能生長。
特  性:枝條纖細,成株分枝濃密。葉極小。夏季為花期,開白色小花,盛開時如同雪花披被,故名六月雪。
常綠小灌木,單葉對生有托葉,葉成橢圓形,先端突尖,全緣。
白色小花腋生、單生或 2~3 朵聚生。花 5~6 瓣。
六月雪為外來引進種,原產於中國大陸、越南及高棉等地。由於在豔陽揮灑之下,朵朵白花恰似綠毯綴上片片白雪,故名「六月雪」,另有「噴雪」或「滿天星」的雅號。
其枝幹細、分枝多,耐於修剪成各種形狀,故常用做綠籬或庭院觀賞盆栽































雪茄花(2007/03)

中文名稱: 細葉雪茄花
英文名稱: Cuphea , False healther , Elfin herb , Cigar Flower
學 名: Cuphea hyssopifolia 、 Cuphea ignea A. DC.
科 名: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別 稱: 紅丁香、細葉萼距花
原產地 : 墨西哥、瓜地馬拉
用 途: 園藝觀賞用
葉 : 葉序單葉對生。葉形為線形、線被針形。葉端漸尖,葉基漸狹。葉緣全緣。正葉面平滑,中肋有毛,背面平滑中肋及側脈有毛,紙質。有6-8對羽狀側脈。中肋帶紅色。葉色正面、背面皆為綠色。有0.1 公分葉柄,枝赤紅色,無葉拖。葉長2-2.5公分,寬0.3-0.5公分。嫩枝有赤色細毛茸。
花 : 花序為單頂花序,具觀花效果。花冠徑0.5-1公分,有6片單瓣花,開紅紫色小花,花期在四季常開。
果 實: 蒴果長橢圓形似雪茄,所以叫做『細葉雪茄花』。 果實褐色。採播種、枝插法繁殖。

雪茄花非常好種植,全年開花不斷,只要日照充足,不要忘記澆水,它就會長的很旺盛。適時的枝條修剪,更能讓枝椏更繁茂。
細葉雪茄花的名稱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是因為果實長得像一支支的小小雪茄。 二是因為花筒顏色好像火燄一樣,而且有光澤;筒口是白色的,上面還有一圈 黑色環紋,看起來就好像點著的雪茄一樣,因此叫做雪茄花。
















石斑木(2007/03)
學名︰Rh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 var. tashiroi Hayata ex Matsum. & Hayata
英名:Tashiro indian hawthorn
科名:薔薇科 Rosaceae
別名:田代氏石斑木,台灣白杏木,尖梅花
開花期︰ 1~4月
結果期: 8月
形態: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多分枝﹐初生幼枝覆淡褐色毛茸﹐小枝圓柱形﹐黑褐色。葉叢 生小枝端﹐薄革質﹐長橢圓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粗鋸齒緣。圓錐花序﹐頂生﹐有褐色毛﹐花白色﹐凋謝前略帶粉紅。球形梨果﹐熟紅黑色。
質感︰中。
分布:中國大陸﹐及臺灣中北部。
適性:性喜高溫﹑濕潤多雨和陽光充足或半陰環境。能抗強風﹑耐寒性佳;但耐鹽性不佳﹑ 耐旱性弱﹑耐陰性差。
生長速率:慢。年平均地徑生長0.3公分以下。
應用:行道樹﹑綠籬﹑盆栽;可單植﹑列植﹑叢植。春天開花成簇﹐具觀花效果。
採種期: 8月。核果。
儲藏行為: 正儲型。
休眠性: 無。
發芽難易度: 易。直播。
繁殖方法:種子繁殖。
撫育管理︰栽培土質以排水良好之壤土最佳。全﹑半日照均可﹐年中施肥﹐每季一次。生育適溫20-28℃。
耐風耐寒,可能較不耐旱,如果要花開的多,就要多陽光。這種植物當綠籬真會讓人驚艷











含笑(2007/03)
別名:含笑、含笑梅、笑梅、香蕉花
特徵:原產於我國南部,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株高三至五公尺,分枝多且密,多半生長於山坡地雜林中。幼芽、嫩枝、葉柄及花苞均密生黃褐色絨毛,葉互生,長橢圓形而先端較尖,革質,上表皮無毛。
花梗短,花乳黃色,亦有粉紅色變種,花被片六枚,基部有紫斑,具獨特香蕉味。花期全年,春季是盛花期,在臺灣多不結果。適合庭植或大形盆栽,鮮花可供婦女髮飾及包種茶香料。
含笑花為木蘭科 ( Magnoliaceae)含笑花屬 (Michelia) 之常綠灌木或小中,中國南方以其花芳香、花姿含蓄稱之「含笑花」,四川以其花苞似梅而稱「含笑梅」,其英名則以其花香名之。株高從2-3至15公尺都有,株叢細密分支多,笣片、花芽、葉柄和嫩枝都有褐色絨毛,葉片互生,革質全圓有光澤,橢圓狀倒形,全圓有光澤;花小,花徑約2-3公分,單生於腋間,花瓣、花萼各6枚呈乳黃色及粉紅色變種,質厚,有紅色邊緣,周年開花,具獨特的香蕉味,其盛花期在3-5月之間,常為半開狀,因易受風害影響而落花,在台灣多不結果。其香味在春夏時分,由其在陽光照設及高溫的氣化下吐露,尤為清香撲鼻。
在園藝觀賞上概指2-3公尺之小型灌木,主要栽培為庭園觀賞之香花植物,花可供製茶香料及婦人頭飾,採摘時應選擇花苞澎大,而外苞將裂開脫落者,此時花苞已成熟,其所採摘的香味最濃。
含笑為中國大家所俗熟知及喜愛的香花植物,宋朝李綱的「含笑賦」序中有言「南方花木之美,莫若含笑;綠葉素榮,其香郁然」。可見其花清香透玉肌 有香蕉般的香氣,濃而不膩,醇而不濁,是很好的天然香料,亦可用來提鍊香精;其果能入藥具理氣寬胸,有芳香化濁的功效,可以治療小兒支氣管炎、前列腺炎等。
栽培管理
含笑花野生態下混生於南方的闊葉樹林中,喜溫暖、潮濕及日照充足的環境,較不耐寒,栽培地點以全日照之含微酸性 (PH=5-5.5)之沃砂質壤土最佳 ,半日照尚可,本省各地之山坡地避風處都適合種植。
繁殖:含笑花可用扦插、高壓法、嫁接法等繁殖。
1.扦插法:在7 月下旬至9月上旬,取未發新芽之充實之木質化枝條或頂牙約15公分,插穗基部沾發根素 2000ppm 扦插時留 3-5片葉子,扦插於沙質土壤,置於遮蔭及濕潤環境中約2-3個月生根,翌春便可移植,此法可得大量苗木。
2.空中壓法:最適時在開花後,以4-5月最佳條,選2-3年之實壯枝條,經3-4個月即可生根,若時適值颱風節,繁殖幼苗應置於防風設施下。
3.嫁接法:宜在5-6月間進行,以木蘭為占木為主,用靠接方法,雖不常用,其成活後,生長速度較快。
含笑花喜酸性土壤,切忌施用石灰,每年春秋(4、9月中旬)時各以施予追肥。整枝整型修剪以越冬之前為宜。
含笑花,其根質肥厚多肉,不善移植,因此庭園種植宜於幼時,並多帶土球。
產業概況
含笑花,其花瓣常微張半開,又常呈下垂姿,猶如含蓄的古典的少女沉默、低頭含著笑容,其嬌羞的神態惹人愛憐,加上香味宜人,是種具香氣及韻味的傳統植物。
日照 :
栽培處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稍蔭蔽處也能生長
管理 :
生性喜高溫多濕,適合生育適溫約攝氏23~30度;生性強健,屬陽性植物,日照不足會減少開花或不開花,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之肥沃壤土最佳。生育期時可以做適度的修剪以維持樹形。
水份 :
性喜濕潤的環境,夏季露地栽培者應常灌水,盆栽者除了每日澆水1次之外,也應該以葉片噴水來增加空氣的濕度;切忌盆土不可積水,以免根部腐爛。

全日照半日照都可以.水份需求多.田土混一些培養土.施肥有機.















樹蘭(2007/03)
‧英文名稱:
Orchid Tree
‧學名:
Aglaia odorata
‧科名:
楝科 ( Meliaceae ) 樹蘭屬
‧別名:
米碎蘭、珠蘭、珍珠蘭、茶蘭、秋蘭、紅柴、暹羅花、魚子蘭、木珠蘭、夜蘭、千里香
‧原產地:
大陸南方、馬來西亞、印尼、恆春半島、蘭嶼、綠島
‧分佈:
普遍栽植為庭園樹
‧用途:
1. 行道樹。2. 木材作家具用。3. 綠籬及庭園植物。4. 作香料用:花清香四溢,可燻茶、製線香或提煉香精。
‧葉:
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倒卵形,小葉 5- 7 片,葉有光澤,葉柄、葉面皆被灰白色痂鱗
‧花:
圓錐花序生於近枝頂葉腋或頂生,花小形、黃白色,初為綠色轉淡黃色,萼片、花瓣均 5 枚,有芳香,花藥 5 枚,著生於雄蕊內側,子房被毛,花瓣將雄蕊筒包住,成壺狀,只留一個小孔。花期在 6 - 7月。
‧莖:
高約 2 - 3 公尺,小枝、葉柄、葉面及花序均被灰白色痂鱗。
‧果實:
漿果卵形、褐黃,長1.5 公厘,內含半月形種子2粒,熟時呈紅色。果期在 7 - 9 月。
‧特性:
樹蘭株高約2 - 3公尺,常綠中喬木。樹皮紅褐色,小枝多。大葉互生,一回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對生,葉柄、葉面及花序皆被灰白色痂鱗,葉互生,小葉 3 - 5 枚,革質,倒卵形為奇數羽狀複葉。圓錐花序生於近枝頂葉腋或頂生,花小形初為綠色後轉為淡黃色。漿果卵形。
‧其他:
樹蘭在未開花時,看起來和七里香十分相似,分辨時得看葉片著生的方式:樹蘭的小葉對生,有3至5片;七里香的小葉是互生,葉片對著光還可以看見透明的腺點。
用途 :
花清香四溢,可燻茶、製線香或提煉香精。適合庭園觀賞,也可做綠籬。
花期 :
6~7月、黃白色;果期:7~9月、褐黃
花語 :
平凡而清雅
日照 :
栽培處日照需充足,蔭蔽處生育不良,開花疏少或不開花
管理 :
幼株定植時挖穴宜大,並施基肥,其後生長較繁茂。早春宜整枝一次,尤其綠籬或花槽栽培者,應隨時加以修剪,促其多分枝,綠籬較美觀。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約22~30度C。
水份 :
樹蘭一般多為露地栽培,除了在炎熱乾旱的夏季需要充分灌水之外,沒有澆水的顧慮。如果是以盆栽栽植,則需要視盆土濕度而定,當盆土表面乾燥時,再1次澆足即可。
施肥 :
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只要土層深厚、通風、排水良好之處皆能生長,但以富含有機質之肥沃壤土生育最佳,排水需良好。
繁殖 :
繁殖採播種、扦插或高壓法,春、秋為適期,唯扦插法成活率不高,高壓法為主。高壓宜選去年生之強健枝條,做環狀剝皮,再將預先浸濕之水苔包裹其上,外面再以透明塑膠布綁好以保濕,約經1~2個月後,由塑膠布外見不定根發育良好後,再剪下栽植。









茶花(2007/02)
學名:Camellias sp.
英名:Camellias
別名:山茶花、曼陀羅樹、山
椿、海石榴、耐 冬、英雄樹
茶花為山茶科山茶屬多年生常綠灌木,在台灣整年都可見其開花,但以2-4月間開花最盛,所代表的花語為「謙遜」、「完成」,原產於中國,原生種為紅色單瓣。
茶花的葉片為卵型或橢圓形,葉表面光滑,互生,葉厚,葉緣為細鋸齒狀;花單生或2-3朵叢生於枝條頂端,花兩性,幾乎無柄,萼片覆瓦狀排列,花瓣基部稍聯合,有重瓣、半重瓣、單瓣的花型變化,花色有紅、粉紅、白、黃和縞紋等顏色。
茶在唐代以前稱為「荼」,因為味苦所以用「荼毒生靈」來形容苦毒的生活,然而它又代表美麗,因此用「有女如荼」形容美女白皙的美麗,「苦」和「美」正是茶花最好的寫照;宋代蘇東坡有詩云:「長明燈下石欄杆,長共松杉鬥歲寒,葉厚有稜犀角健,花深少態鶴頭丹。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對先生苜蓿盤,雪裡盛開知有意,明年歸後竟看誰?」,又有「山茶相對本誰栽,細雨無人我獨來,說似與君君不見,爛紅如火雪中開」,寫的正是茶花,因為它「長共松杉鬥歲寒」又能「爛紅如火雪中開」,所以茶花有梅的風骨、有牡丹的鮮麗,是一個具有中國文化氣息的花卉。
  栽培品種
依據楊紹溥先生對茶花的分類,本省茶花分成真山茶區(Section Camellia)、油茶區(Section Paracamellia)、假茶區(Section Theopsis)及擬山茶區(Section Camelliopsis)等4個區,各區內有許多的種,如真山茶區內有山茶、南山茶、雪茶、肥後茶、香港茶及台灣山茶等,油茶區有茶梅、油茶和苦茶,假茶區有小葉茶梅、光葉茶梅和能高山茶,擬山茶區有柳茶山茶和銳葉茶梅,而各種內又各有許多園藝栽培品種。目前世界上應用的茶花約有150種左右,直接應用或經由雜交獲得的商業品種也已接近上萬種。本省栽培以山茶最多,品種有早春、白牡丹、十八學士等200多個,茶梅次之,品種有八重梅、粉邊梅、白雪等數十種。
栽培管理
茶花可以利用實生法、扦插法和空中壓條法繁殖。秋天採收的種子可立即播種,也可利用層積法貯藏至早春播種,第三年就可作為嫁接用的砧木;若以扦插法繁殖,則於7-9月間選取當年春季的新稍約20公分長,將插穗基部斜切45度,扦插於排水、通氣良好的介質,大約2個月可發根完整;實施空中壓條法以四月及六月最好,選去年生健壯的枝條,利用利刃施行1-2公分寬的環狀剝皮,深及形成層,保留木質部其餘去除,再以浸過水的水苔包裹,最外層以透明塑膠布捆紮,約至8月下旬可將其切離母樹而成一獨立的植株。
一般認為茶花能耐酸性介質,但栽培上仍以pH 5-7最好,茶花對介質物理性質的要求較寬,唯一應避免使用石灰質土。水分對於茶花的生育影響甚鉅,生育期間若缺水,新稍會變得柔弱瘦小;開花期間缺水,花瓣較為枯瘦,嚴重時甚至造成新稍枯死、葉片捲曲或芽體掉落。
茶花性喜溫暖潮濕的氣候,最怕炎熱與酷寒,最適合生長的溫度是18-24℃,相對濕度最好維持在70-80%。茶花在4月下旬開始萌芽,新稍在15天內可展開約10片葉子,此後就停止伸長,新稍頂端的鱗片狀苞片和其下端的葉腋新芽就開始花芽分化,新稍的莖在6-7月呈褐色而硬化,花芽分化進行到9-11月間完成,早花品種於10-12月開花,多數的品種於春季開花。
根據研究指出,茶花的開花與幼年性、光周期和溫度有關。一般實生的茶花苗幼年性約有4-8年的時間,但如果利用暗期中斷的方式配合控制溫度在18℃以上,播種後2年就可以開花而縮短幼年性。光周期方面,長日可以增加花芽的數量,同時促進花芽形成,但當花芽形成後,長日反而延遲開花並容易使花芽脫落。溫度為茶花花芽分化最主要的影響因子,一般的品種夜溫在24-27℃下花芽形成最多也最快,低於15℃花芽分化幾乎停止,高於27℃時雖然花芽發育很快,但花朵較小,也容易使花朵尚未開放就造成落蕾現象。
另外也可利用GA3處理提早開花,方法是及早使開花後抽生的嫩枝充實、成熟並停止生長,於7-8月開始使用GA3 500-1000 ppm 塗抹在花蕾上,每3天塗抹一次,至9月份起每日塗抹一次,並配合噴水與施用薄肥,就可將花期提早到11月以前。如此的操作方式可使茶花一年開二次花,通常較適合小茶梅、秋牡丹、粉荷等早生的品種,但不可年年操作以避免樹勢快速衰弱。
 
產業概況
本省茶花的生產主要在新竹縣、市,由於茶花為木本觀賞植物,從繁殖至開花的年限長,因此生產上資金回收較慢,栽培業者紛紛改以生產栽培期短的花卉種類,經濟生產者日少。目前茶花的種植以政府機構如台北市政府公園管理處位於陽明山的花卉試驗中心所保存的品種最多,其他在民間也有業餘的茶花愛好者,他們籌組了一些茶花組織,對於此一原生於我國的國際花卉進行品種的收集、分類、繁殖、育種、鑑賞和推廣工作,希望我國的茶花研究能急起直追,趕上花卉園藝先進的國家。













迷你玫瑰(2007/02)
學名: Rosa chinese Jacq . Minima.
英名: Miniature Roses
別名: 月季花、薔薇
迷你玫瑰原生於中國,為小型的薔薇科常綠小灌木,株高在15-6O公分之間,花色豐富,有綠、黃、紫、紅、粉、白等色系以及雙色的品種,古時稱之為月季花、月月紅、鬥雪紅、瘦客,即是所謂的中國薔薇,它以花期長,色嬌柔明媚 ,四季花開不斷而得名「月月紅」,其生性強健 ,花又有芳香味,在庭園點綴栽培最富雅致之趣。
十八世紀中,歐洲也常見迷你玫瑰的蹤跡,是歐洲五大古典玫瑰品系的法國薔薇、大馬士革薔薇、白薔薇、百瓣薔薇與綠苔薔薇等的自然變異枝條而成的迷你型。但自引進中國茶薔薇以後,以上迷你薔薇卻消跡了,直到1800年一些迷你型中國薔薇再度引入歐洲,迷你玫瑰的雜交育種再度受到重視,但自雜交茶玫瑰和多花玫瑰育出後,歐系的迷你玫瑰再度被打入冷宮。
西洋的現代迷你玫瑰的始祖為色單瓣的品種,首先是由Colone Romet於1920年在瑞士的鄉間發見的。後人為紀念他而將此紅色單瓣品種命名為 Rosa Rouletti,其時迷你玫瑰在當時即已被廣泛利用來佈置居家環境,並以盆栽的型式販售。
1935年迷你瑰傳入美國後,經美國Ralp Moore 利用雜交技術培育出許多不同花色及花型的迷你玫瑰,迷你玫瑰才逐漸在現代玫瑰花中獨立而出,成為另一個系統。迷你玫瑰後來與日本種的光葉薔薇(R.wichuriana)則雜交出蔓性的迷你玫瑰。
在歐美,迷你玫瑰是用途最廣的花木,除了種在容器內作為盆花欣賞外,還可以種在花槽內美化窗台,點綴石景,也可以直接種在花壇內當作地被植物。歐洲人更是用盆栽的迷你玫瑰來裝飾桌面,維持1-2個星期的擺飾,當花朵凋謝後即丟棄。這種利用形式的美化生活環境,達到花卉生活化的境界,與其文化素養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如此使得盆栽迷你玫瑰的需求量大增,每年有百萬盆以上的消費。 
品種
據根花序上的的花朵數目、花朵大小、莖的長度以及植株的特性,可以將迷你玫瑰分成下列六類:
1.雜交茶玫瑰型(Hybrid tea style):開花時頂端只著生一朵花。
2.多花型(Floribunda style):開花枝上有3朵以上的小花。
3.古玫瑰型(Old garden roses style):花朵為單瓣的品種。
4.綠苔玫瑰型(Moss roses style):在花萼及花朵上著生有綠色的腺體,很像綠 苔而得名。
5.複色品系(The eye-catchers):花瓣顏色有二種以上的變化。
6.蔓性品種,(The ground huggers):主枝為蔓性不開花,而由主枝上側枝發育 出短的開花枝。
在本省中比較常見的簡介如下
l. Green Ice: 白色花,1971年育出,屬於複色的品種,蕾朝時花瓣邊緣為淺紅色,盛開時為白色,凋謝前會因光照而轉成綠色,花朵直徑可達2上-4cm,開花枝土可有3到多朵花,尤以基部芽長成的開花枝為最。葉片較小,小葉呈狹長型,植株強健,為抗病品種。
2. Sequoia: 黃色花,葉色深綠,植林較一般的迷你玫瑰品種大,植株型態較開張,枝幹上刺多,在夏天花朵顏色會較淡為黃白色。
3. Lavender Jewel: 紫色花,1978年育出,花朵直徑可達2.5cm,花瓣數可達35-40辮,植株型態緊密,分枝性佳,易冒基部芽,葉色濃綠(dossy),易感染白粉病。
4. Orange Sunblaze: 橘色花,1981年育出,葉色淺綠,小葉尖形,植株高度可達3Ocm,株型態較為開張,花朵直徑可達4-5cm,易受紅咖蛛為害。
5. Red Sunblaze: 紅色花,1975年育出,與Orange Sunblaze是屬於同系列的品種,杯狀花彩,新生的葉片於葉緣為紅色,植株型態較為直立,植株高度可達40公分,易感染黑點病。前三個品種皆由Ralp,S.Moofe所育成。後二個品種是由法國Meilland'ss公司所育成。 
栽培管理
玫瑰花的繁殖方法有播種、高壓、嫁接、扦插以及微體繁殖等。由於玫瑰花的遺傳組成複雜,除雜交育種及少數野生種玷木利用種子繁殖外,為保留品種特性,一般均利用無性繁殖方法。
在國外,迷你玫瑰盆花最初是以芽接的裸根苗作為促成栽培,這對盆花生產者來說是較簡單而且快速的方法,但是卻有許多缺點如:
植株高度過高(60~7Ocm)而且枝幹細長。
休眠芽多由較高處萌發,致使較低節位的部分葉片稀少。
生產成本高。利用微體繁殖和扦插所生產的種苗均為自根苗,由於根系比較小,因此花槽或小容器內能生長良好,適宜作為生產盆栽迷你玫瑰的繁殖方法。但微體繁殖需相當的技術,並非一般花農所能做。
迷你玫瑰枝幹細小,不適用高壓法繁殖,加上本省玫瑰花的嫁接技術不普遍,扦插繁殖技術目前已趨成熟且投資的成本較低,因此扦插可謂迷你玫瑰主要的繁殖方法。
影響玫瑰插穗發根的因素有很多,化學性因子,如內生或外加的生長素;生物性因子,如品種、母樹的成熟度、插穗所著生的節位;以及物理性因子,如溫度、光線等都影響扦插繁殖之成功率。經實驗證實扦插時以使用 IBA( indole butyric acid)1000-2000 ppm 處理插穗,可兼顧插穗地上部與地上部之生長與發育。單節插穗發根需時約2-3週,若遇低溫,則需時3-4週,現代迷你玫瑰發根位置可在癒傷組織、次級韌皮部、及韌皮部之薄壁組織等。
扦插繁殖時因插穗的節數不同,可分為枝插和單節杆插二種。前者是取10公分長的枝條進行扦插,但是迷你玫瑰的枝條短,節數少,其繁殖效率太低。後者以帶小葉的一莖段作為繁殖單位,可大幅提高繁殖的效率。美國和加拿大生產的盆栽迷你玫瑰,即以此法來繁殖的。
現代迷你玫瑰主要是溫室栽培品種,利用設施可以週年生產優良品質的盆花,要提高經濟效率,必需採用密植,即一盆接一盆的擺置方式。以提高單位產量、增加空間的使用,夏天還可相互遮光,能降低栽培介質的溫度,減少高溫造成的傷害;不過密植也會稍微降低盆栽的品質。
擺放盆栽,其密度是盆株的葉片剛好接觸到另一盆植株葉片,這樣既不會有遮光的情形發生,也可有效地利用溫室的空間。在美國商業生產lOcm盆迷你玫瑰的栽培密度為48-54盆,可供參考。 
產業概況
目前本省種植迷你玫瑰盆栽的業者不多,多集中在田尾、埔里,屬於盆花類的新秀,其栽培規模還在嚐試階段,是以露天種植,並在出售前自田間挖起後才移植到容器內,因此品質不穩定,而且無法周年生產。
迷你玫瑰長年性開花,植株嬌小,不佔空間,頗適宜都會區住家及辦公室綠、美花之使用,有它的潛在市場,作為事業的經營者,應利用單節扦插方式之繁殖開始,配合修剪整形方法和栽培密度培養模式,才能提高產品品質以吸引消費。
消費者買回去欣賞之迷你玫瑰盆花,最好放置在 陽光可照到之地方,水分勿過潮濕,一般欣賞2~3週 後即可結束觀賞壽命,若有興趣再栽植者,可移出栽 植於地上作為花壇植物,亦是不錯的方式。



黃槿(2007/03)
學名: Hibiscus tiliaceus L.
科名: 錦葵科 Malvaceae
別名: 粿葉、盬水面頭?
特徵: 常綠喬木,被星狀毛。單葉,互生,革質,掌狀脈,7-9條; 具托葉,長於2㎝,寬於1㎝;下表面密被絨毛狀星狀毛,心臟形或圓形,長8-14㎝,9-19㎝,全緣或不明顯齒緣,不裂,先端銳尖,葉柄長3-6㎝,亦被絨毛狀星狀毛。花兩性,單生,腋生;花黃色,中央暗紫色。花萼5裂,外具附萼(總苞),附萼5裂;花瓣5枚;雄蕊多數,單體,雄蕊筒包圍花柱,雄蕊束末超出花冠;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開裂。
分布: 生長於全島海岸附近地區,亦分布於中國大陸廣東、菲律賓群島、太平洋群島、南洋群島、印度、錫蘭等地。
用途: 多生於濱海地區,為海岸防沙、防潮、防風之優良樹種。民間取其葉製粿,故有「粿葉」之稱。

























黃金葛(2007/03)

科目
天南星科 多年生草本觀葉植物

別名
黃金藤、萬年青

原產地
所羅門群島

有毒部位;中毒症狀
汁液有毒。誤食會造成嘴唇紅腫、腹瀉。皮膚接觸汁液會有發炎現象產生。
形態描述或特徵
蔓莖呈黃綠色,可延伸達20公尺以上,節處會長氣根;葉片呈心臟形,隨蔓莖伸高長大,可達75公分以上,葉片上有不規則金黃或白色斑塊,很少開花。此種植物耐陽更耐陰,可攀綠在樹幹、石壁或牆垣上,室內室外均適合栽培,全省各地大量種植,為常見之觀葉植物。繁殖採用扦插法。


























常春藤(2007/03)
學名:Hedera spp.
英名:ivy
科屬名:五加科常春藤屬
別名:旋春藤、常春藤。
植物特性:常綠蔓性木本植物,常有氣生根,能吸附他物攀爬。
葉:互生,幼年期葉片常呈裂葉狀,約2-12淺裂,成年葉多不分裂。
花:繖形花序,頂生,花小,色帶綠,秋天開花。
果實:為漿果狀的核果。
繁殖方式:扦插,壓條。
栽培方式:春秋為繁殖適期,栽培處需蔭涼通風,避免日光直射,本省平地栽培,須防範夏季高溫多溼引起的生理病害,生育期每月少量施用追肥1次,氮肥稍多葉色較美觀。
原產地:北非,歐洲,亞洲。
用途:盆栽,地被,牆面綠化。
主要品種:加拿列常春藤:白玉常春藤(cv. 'Variegata');洋常春藤:撒金常春藤(cv. 'Gold Dust');洋常春藤:金心常春藤(cv. 'Gold Heart');銀葉常春藤(cv. 'Glacier');多脈常春藤(cv. 'Fan')。
有毒植物:具有毒性
有毒部位:果實、種子、葉
中毒症狀:兒童誤食會引起腹痛腹瀉等現象,嚴重時會腸胃發炎、昏迷至呼吸困難




















蝴蝶蘭(2007/02)
開花時期管理
蝴蝶蘭普通花期約長達1個月,花期約在1月中旬 ~4月正值花期的蝴蝶蘭,如在室內觀賞,應放 置在靠近窗台等較明亮處或通風良好的場所,此外若將植株移出室外應放置在淋不到雨的地方, 因淋到雨易發生根腐爛。
蝴蝶蘭不開花問題
買回家是否置於寒冷的場所-專業栽培的蘭株大多是在設備良好的溫室,家裏的 溫度和濕度都稍嫌不足,使植株日益衰弱而導致不開花。
是否定期施肥-買回家的蘭株,若是不施肥,翌年的開花數將大減或不開花,反 之若過量施肥,植株發育好也難以開花。
是否錯過換盆時期-沒有在應該換盆的時候進行換盆,將會傷害蘭株的根,使得 翌年無法開花。
培養場所的陽光及通風如何-蝴蝶蘭應避免強烈的陽光直射通風必須良好,尤其 夏季高濕期容易有病蟲害感染。
是否遭蛞蝓和蝸牛為害-蛞蝓和蝸牛喜蝴蝶蘭的花芽,平常應多檢查蘭盆盆底和 介質,除去蟲害以避免不開花。花朵、葉片有凋萎現象時,應用手抽除,避免影響 美觀及引起腐爛,更可減少養分的消耗及影響植株活力。
開花後的管理
5~9月開花後,應放置在明亮通風良好處及避免強烈的陽光直射,陽光直射是造成葉片灼傷的原 因。 另外不能淋到雨,放在水泥地上會受陽光反射的影響、放在架子、人工草皮上等 10~4 月時 栽培應放置室內通風良好靠近窗邊等處。
日 照
蝴蝶蘭是屬於半日照,不喜歡強烈日照因此應自春季起遮蓋一層遮光網約50 ~60%,不過正植花 期的蝴蝶蘭不宜作過度遮光。在室內觀賞時,應放在靠 近窗台等明亮處,以延長花期。
澆 水
蝴蝶蘭是一種不喜歡根部常有水的植物。4月~10月植株生長期間當盆土或植材表面開始乾燥色 澤變淺時才澆水,務必充分澆水,直到多餘的水從盆底流出為止,7月~10月間,每天早上或傍 晚從葉子上方充分澆水全株,入秋之後減少澆水次數。
換 盆
蝴蝶蘭進行換盆通常在開完花後,而且新根出現時,也就是說春末至夏初之間,換盆時可用魔肥 當作基肥用。換盆後的植株應放置陰涼處兩週,待其適應新 環境後,再放回原處。
肥 料
4月~10月生長旺盛期,可用花寶2號每7~10天施用1次以促進植株生長,根、莖強壯。一般洋蘭 在冬天宜停止施肥,但是蝴蝶蘭要全年施肥,因冬天為蝴蝶蘭的花芽分化期,這時應補充花寶3 號,使花芽更多,花期持久,顏色更加鮮豔。4月下旬換盆時可用魔肥當作基肥用。






胡椒樹(2007/03)
學名:Zanthoxylum Piperitum
科名:芸香科
別名;胡椒木
植物特性:常綠灌木。全株具濃烈胡椒香味。枝葉清翠,宜於春季修剪整枝。
葉:奇數羽狀複葉,葉基有二枚短刺,葉軸有狹翼。小葉對生,倒卵形,長0.7-1公分,革質。葉面濃綠富光澤,全葉密生腺體。
花;雌雄異株、雄花黃色,雌花紅橙。
果實;橢圓形,綠褐色。
繁殖方式:高壓法。
原產地:日本、韓國。
用 途:庭園美化、綠籬、盆栽。

平時最好是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
只要陽光夠水份足它就會長的不錯

























石榴(2007/03)
名稱 : 石榴
別稱 : 安石榴、金罌、榭榴
學名 : Punica granatum L.
名由 : 有一句俗話說:「拜倒在石榴裙下」,其中石榴即指「安石榴」,而「石榴」則是民間對安石榴的通稱。古代婦女常把石榴的果皮及花曬乾搗碎,用來研汁染布,再做成衣服裙褲,這種以石榴染成的「石榴也因此成為最佳染料之一」。
分佈 : 原產地地中海沿岸及小亞細亞
分類 : 安石榴科 ( Punicaceae )、石榴屬
品種 : 花的品種有淡紅色、白色,有重瓣、單瓣
型態 : 落葉性灌木。葉對生或者簇生,葉片長橢圓形,基部漸狹,先端為尖,全緣。花瓣有6片,紅色,倒卵形皺狀。漿果球形,果皮厚革質,熟黃會帶紅色。
用途 : 成株常見紅豔似火之繁花朵朵,且結實累累,為高級之觀花觀果樹種,高性適作庭植,矮性種適和盆栽或花壇佈置。也為古代婦女衣服的染料。可食用,為水果的一種。根皮有毒。
花期 : 4~8月均能開花,以夏季最為盛開
花語 : 花為成熟之美;果實為愚鈍、富裕
日照 : 全日照;日照不足容易使植株軟弱徒長,而且開花不良
管理 : 在每年冬末春初的時候,趁石榴的新芽還沒萌發之前,就要進行修剪作業,不但可以集中植株養分,也可以減少養分虛耗以及水分蒸散,使植株保持良好的生長勢;修剪時保留成熟健壯的枝條,將老弱、枯病枝以及徒長枝一律修去,而從根部萌蘗的枝條也應該修去。
生長期間要進行摘心,在每次萌發新芽時,新葉長出4~5片時進行摘心,可促花芽形成以及開花繁茂。
水份 : 耐旱卻不耐浸漬,尤其在苗期及冬季,這兩個時期的水分蒸散力都不強,宜減少澆水量,盆土乾燥時再澆就可以了;而乾旱的夏季,只要每日澆水1次即可,不過梅雨季節時要特別注意,不要讓盆土積水,以免根部腐爛。
施肥 : 石榴喜肥,但施肥時以有機肥料為佳,可以使用骨粉或廐肥等,施用適期為立春過後至秋分為止,每月施用1次即可。開花期要停止施肥,以免落花。
繁殖 : 播種法、扦插法、分株法以及壓條法,以扦插法比較適合一般家庭採用。
我的看法 :
  雖然石榴樹相當常見,但它卻也象微著浪漫與詩意,像愛神邱比特便手持石榴與箭,因石榴代表了「結合」,而大詩人艾利提斯(Odvsseus Elytis)更以一首長詩「瘋狂的石榴樹」而獲得諾具爾文學獎,更顯出石榴樹的不凡與脫俗。
中東國家是石榴的食用大宗,不管是果汁、糕餅、冰淇淋,甚至以石榴為原料的糖漿隨處可得,土耳其人還將石榴、橄欖與無花果並稱為「天堂水果」呢。 你一定覺得很奇怪,石榴(pomegranate)不是水果嗎?怎麼會變成香料呢?簡單地說,所謂的香料就是曬乾的石榴子,其營養成分、價值都與新鮮的石榴相距不遠。 據信,石榴原產自亞洲,大概就是現在的伊朗附近,遠在4,000年前即被人類栽種。遠古的埃及人與美索不達米亞的居民很早便懂得石榴的甜美,換句話說,石榴的歷史幾乎與人類的文明是同步發展的。 石榴進入西方國家的腳步非常緩慢,直到19世紀才算大鳴大放,今天所使用的英文名稱pomegranate應該是源自法文,意思是「多子的蘋果」,光看外觀還挺傳神的呢。相信你也有這樣的經驗,切開碩大的石榴,面對的卻是一窩的子,吃起來麻煩得緊,不過滋味卻令人低迴不已。 尤其是喜歡酸甜滋味的消費者更是將它視為養顏聖品,因其富含維他命C、鉀,並且提供有煙草酸與鈉等礦物質,只是在享受石榴的美味時得非常小心,亂竄的石榴子很容易便會在衣服或手上留下痕跡。 石榴可堪使用的部分很多,根莖、樹皮、果實、果皮還有花都能派上用場,不過大部分是被當作藥材食用。自古以來,石榴代表了多產的涵義,而在民間醫學方面,石榴更具備有鎮痛、鎮靜、解熱等功效。 喜歡將石榴運用在料理方面還是以中東國家為主,甜點,不用說,當然是食用大宗,不管是果汁、糕餅、冰淇淋,甚至以石榴為原料的糖漿隨處可得。伊朗的石榴燉鴨倒是一道名菜,利用石榴酸甜的口感降低鴨肉的油膩﹔簡單的石榴湯更是開胃小品。 真正將石榴融入日常生活的要算是土耳其人了,他們將石榴、橄欖與無花果並稱為天堂水果。夏季最普遍的冰涼飲品就是石榴汁﹔當地有名的甜點是將各色堅果、石榴子及其他水果乾製作而成。 石榴沙拉是道簡單泡製的菜色,先切碎橄欖,混勻石榴子、蔥、胡桃碎片,然後淋上石榴汁、檸檬汁與橄欖油,攪拌均勻,以鹽稍稍調味,至於室溫約15分鐘,待味道全部融合後便可上桌。或者你可以把石榴子、石榴汁加入優格中,做成健康的優格醬,也有挺不錯的風味。 石榴子雖然是少見的香料,但只要是食譜需要酸甜味時,都是使用的好所在,並不拘泥於冷熱或甜鹹。在印度,人們將石榴子丟入沾醬(chutney)或咖哩中時有所聞,你也可以動動腦,創造出一道屬於自己的石榴菜肴,不是挺有趣的嗎?



















香椿(2007/03)
學名: Toona sinensis (Juss.)M. Roem.
科名: 楝科
別名: 椿
植物特性: 落葉大喬木,樹幹直立,小枝皮孔小而顯著,髓心粗而圓;嫩芽有毛,全株具特異臭氣。 
葉: 具長柄、互生、偶數羽狀複葉,小葉具短小葉柄,7~9對、卵形披針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近於圓形,疏細鋸齒緣,有時近於全緣,長9~18公分,寬3~5公分,裡面淡綠色,側脈9~11對;葉柄紅色,基部粗肥,上有淺溝。小葉10~22枚,具香氣。
花 : 5~6月開花,花白色、基部黃色,成圓錐形排列,初有毛;萼邊形、五裂、裂片卵形;花瓣五片,長橢圓形,先端銳,雄蕊五本,花絲基部粗圓,而著生於紅色並成枕狀之花盤上,子房無毛,大部為花盤所包藏、五室,每室二胚珠。 
果實: 蒴果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約2.5公分,成熟時自五角狀之中軸分離,而為五片開裂,種翅生於種子上方。 
繁殖方式: 以種子或插條繁殖。台灣常採用插條,成苗容易。 
原產地: 我國大陸北部及中部各省,1915年起引入台灣。 
用途: 為公園、庭園之添景,亦可為經濟造林樹種,單植、列植,東式或西式庭園均能調和。晚秋能紅葉,木材稍帶紅色,為傢俱良材,又新葉、嫩芽每帶紅色而美麗,亦富觀賞價值。香椿嫩葉炒蛋為芳香健身名菜,根皮及樹皮稱(香)椿皮,為收斂劑.困果實為蛔蟲驅除劑.治久痢,便血,帶下,白濁。 
「香椿」代表中國人的爸爸樹,葉片時時散發淡淡清香,古書則稱它「杶」、「橁」等別名,因香椿長壽、強健、常綠,以「椿萱並茂」形容父母康健,而以「椿壽」、「椿齡」等作祝禱詞。 香椿葉序大互生小對生,羽狀複葉,奇數,一回,卵披針形,葉基鈍,葉端漸尖,葉全緣有疏鋸齒,嫩芽被細毛茸,小枝具有明顯皮孔;夏季開花,白色小花不明顯,為圓錐花序;繁殖可用播種或根莖扦插法。   香椿樹形美觀、盎然挺拔,可做庭園樹,栽培以肥沃土壤最佳,排水良好,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香椿葉片具有特殊味道,又生長迅速,嫩芽與葉皆可供食用,如包水餃當餡料,或與調味料製成醬拌飯拌麵等…,不但成了佳餚美味,可口開味,也深受素食者所喜愛!





巧克力薄荷(2007/03/24)
中文名:
巧克力薄荷
科 名:
脣形花科 薄荷類
英文名:
Chocolate Mint
屬 名:
Mentha
品種名:
Chocolate
種 名:
x piperita
其他名:

學 名:
M. piperita
原產地:
歐亞大陸,非洲
棲 地:
濕潤的森林邊緣,陽光充足土壤肥沃。
氣候帶:
暖溫帶至熱帶
類 型:
多年生草本植物
外觀描述:
巧克力薄荷為胡椒薄荷之營養系雜交種 ,具暗紅色的莖梗,深綠色的葉片,是重要的胡椒薄荷精油之品種。芳香宜人,口感較清涼,適合生食。
類似植物鑑別特徵:
與胡椒薄荷很像,惟巧克力薄荷側芽較少,葉子較寬。
日照:
全,半
水分:
多,水生,溼地
花 期:
高海拔:夏
低海拔:春,夏
定植期:
高海拔:春,夏,秋
低海拔:春,夏,秋,冬
使用部位:
葉、花、精油
使用區分:
生吃、燉煮、醃漬、醬料、甜點、泡茶、青草茶、驅蟲、抗茵、沐浴、觀賞、藥用、精油
栽培概述:
巧克力薄荷可以用扦插或分株等方式栽種,喜歡潮濕的環境,所以栽種的時候,要盡量保持土壤濕潤,特別是在夏天,要早晚注意水分的補充。
1.全日照 2.室外栽培 3.表土變乾燥才澆溼透4.放置乾燥環境 5.定期摘心促增側芽 6.每2-3月施肥一次。
用途與近緣種用途區分:
精油被廣泛利用--添加於沐浴保養品,口腔清潔用品,藥水,藥膏及糖果。
主要用途: 泡茶、咖啡、果汁甜點、製作沐浴保養品、拌沙拉及烹調,生吃沒有草腥味。
備 註:
可以當作水生植物栽培



















迷迭香(2007/03/24)
學 名 Rosmarinus officinalis
別 名 迷迭香的拉丁原名意思為「海之朝露」
品 種 小型常綠灌木,溫帶香草植物
外 觀 香葉呈十字對生,葉片帶墨綠色的狹長線條,開著藍紫色的小花
香 味 整株帶有淡雅清涼的薄荷香氣,香味強烈,略帶一些苦味及甜味。
歷 史
˙在埃及的古墓中常見到迷迭香,因為希臘和羅馬人都把迷迭香視為神聖的 植物和再生的象徵,認為它能使生者安定、死者平和;他們以迷迭香的枝條來獻祭神衹,用迷迭香做成焚香以驅離惡靈。
˙法國人非常了解迷迭香的抗菌特性,醫院總在流行病爆發時焚燒迷迭香以淨化空氣。
˙它在中國的栽培很早,《本草綱目》記載它自西域引進,收採去枝葉,入袋佩之。
˙義大利人喜歡在料理中使用迷迭香的葉子,尤其是豬肉、羊肉及甲殼類的食物。迷迭香有殺菌、抗氧化的功用,可用來保存食物;因為迷迭香可幫助脂肪消化,所以常被放入減肥藥材的行列當中。
˙摩爾人認為它能趕走害蟲,因此在果園周圍大量栽種迷迭香。
˙在匈牙利皇后---唐娜.依沙貝拉身上似乎獲得証明,她在晚年時因使用了迷迭香洗臉,而使臉部肌膚很明顯地回復年輕的模樣。
居家用法
˙將乾燥的莖葉放在室內有使空氣清香的效果
˙莖葉放入洗澡水中沐浴可促進血液循環
˙做成布包放入衣櫥可驅除臭味
★ 迷迭香 被 <國際香草協會> 選為 千禧年香草 ★(2000 Herb Of The Year)
神經系統 活化腦細胞、增加記憶力、強化心靈
頭 部 頭痛、偏頭痛
骨骼系統 舒緩痛風、風濕痛、肌肉痠痛
循環系統 肥胖症、蜂窩組織炎
呼吸系統 支氣管炎、流行性感冒、氣喘
皮 膚 收斂肌膚、改善頭皮屑、皮膚腫脹和浮腫
其 他 可淨化空氣、舒緩緊張情緒、增強腦部活動的功能。
有助於血液循環的功能,時常浸泡在有迷迭香的藥浴中,可以治療風濕酸痛, 並且同時解決頭皮屑及掉髮的煩惱。
假如你覺得工作、生活上的壓力逼的你快喘不過氣來,夜裡輾轉難眠時,不妨讓迷迭香助你一臂之力;迷迭香會刺激你的腦部與中樞神經,去除神經疲勞,解除頭痛或偏頭痛的症狀,調理肌肉酸痛,疏鬆四肢筋骨,還可以強化你的記憶力歐!
除此之外,迷迭香還有調理心臟及血壓的功能,刺激血液循環;同時也能幫助改善女性經期的經血量,使經血量趨於穩定,如果你恰好有這方面的困擾,迷迭香精油相信能幫上忙。
迷迭香用途廣泛,除了烹調時作為香料外,藥理上還有殺茵、抗氧化作用,可治療頭痛、神經緊張、胃口不佳,提煉的精油可製造古龍水,加入洗髮精還可去除頭皮屑。哇!真的是太神奇了!不起眼的迷迭香竟有如此多的妙用,真是不可小覷。

禁 忌 迷迭香屬高度的刺激特性不適合高血壓、癲癇患者和嬰幼兒。因為能通經,所以婦女要避免在懷孕期間使用。
注 意 I 高血壓、癲癇患者、孕婦及十二歲以下小孩,在室內大量栽種此香草前要徵求醫生意見。
注 意 II 香草植物宜置於陰涼地方,避免觸及眼睛,雙手接觸後應立即洗手。
迷迭香
1.原產於亞洲,但現在是地中海沿岸常見的景觀,大多數的精油產自法國、突尼西亞和南斯拉夫。2. 木質莖可長到90公分,葉片帶黑綠線條,和藍紫色的小花。迷迭香的拉丁原名意指「海之朝露」,此種植物非常喜愛水分。3. 據說用迷迭香洗臉可使臉部皮膚明顯地回復年輕的模樣。法國的醫院非常了解其抗菌特性,總在流行病爆發時焚燒迷迭香以淨化空氣。4. 迷迭香的香味具有充滿爽快感的薄苛香氣,有點類似松香,事實證明迷迭香具有增強記憶力的功能。5. 常綠小灌木,開花期:1年內開2~3次。喜好排水和通風良好的地方。6. 若從種子開始培育,到發芽要很長的一段時間。7. 若種在塑膠花盆中,播下2~3粒種子,再疏苗成1株。8. 若種在花箱或分盆裡,就一把撒下種子,待本葉長出6~10片時,暫時移到塑膠花盆中,直到根充分伸張,從盆底探出根來時,再行定植。9. 若種在地面,以堆肥為基肥,直言性的株間定在40~50cm,匍匐性的株間定在50~70cm。若種在花盆裡,以堆肥或化學肥料為基肥,以緩效性肥料做追肥,隨著植株的成長,須換更大的花盆。



























防蚊樹(2007/03/24)
中文名:防蚊樹
英文名:Citrosa Mosquito Fighter
其他名:防蚊草
科 名: 牻牛兒苗科
屬 名: Pelargonium
種 名: sp.
原產地:園藝栽培種
氣候帶:熱帶至暖溫帶
棲 地:乾燥或排水良好的向陽地
類 型:多年生草本植物
外觀描述:具肥厚多汁的肉質莖,葉互生,葉形掌狀二回深裂,表面被覆稀疏絨毛,葉色較淺綠,未見過其
類似植物鑑別特徵:防蚊樹與檸檬天竺葵很像,防蚊樹的葉較大型顏色較淺綠,味道較嗆。
使用部位:莖、葉、精油
使用區分:驅蟲、抗茵、觀賞、精油
用途與近緣種用途區分:目前只知道可以用於忌避作用,種在家中的庭院或陽台,可降低蚊蟲的密度。與各種食用的芳香天竺葵是近緣種,是否也可以用於食品則有待研究。
日照: 全,半
水分: 少
栽培概述:因為植株形態類似多肉植物,所以較不耐濕,夏季雨量太大時要避免積水,或受雨水過度淋洗。最好種植於南向或東向的陽台,既可避免雨水直接淋洗又有充足的陽光。也可以在透明的遮雨棚下栽培。夏季最好種植於東向的陽台,既可避免雨水直接淋洗又有適量的陽光。也可以在50%遮蔭的遮雨棚下栽培,冬季則最好移到全日照栽培。在春末時記得要修剪枝條,讓植株矮化並將過多的老枝葉剪除,以利通風。防蚊樹是很耐旱的植物,夏季要限制給水,使其呈現半休眠狀態才能安全度過夏季。

備 註:
曾經有人將防蚊樹誤認為檸檬天竺葵,將其採摘去做滷味,聽說滷出來的豆乾很香很好吃---我們姑且把它當作一則笑話吧!


防蚊樹好像很需要水唷~而且成長快速說^^"兩星期前買了一顆大約30公分高~到今天已經80公分高了~每天澆水都要7-800CC以上~超會吃水~(放置在南向陽台)盆子也從6吋盆換至8吋盆囉~~
























貓薄荷(2007/03/24)
英名:Catnip 學名:Nepeta cataria 科名:唇形科 別名:薄荷.仁丹草. 1.多年生草本植物 2.全日照植物 3.播種或扦插繁殖 4.開紫色花用途 1.庭園觀賞 2.製作貓的玩具(花葉曬乾芳香包) 3.製作沐浴保養品 4.泡茶 澆水維持植株根部乾燥狀態,是種好香草的秘訣。適當的澆水期為表土乾燥時(介質呈現灰白色或比濕土的顏色淺白),即 充分地一次澆溼透至根部(可由盆底吸水飽足後拿起來放在乾燥通風處)。 陽光充足的日照,能使香草植物的芳香味更濃,長得結實,不易得病,日照不足植株可能會徒長並逐漸衰落萎凋。肥料(過期的牛乳、乳酸菌、洗米水、蛋殼、廚餘)避免使用人工化學肥料,因為會讓植物過於茂盛,最後缺乏香氣和風味。地植者若基肥充足,則每年春、冬季各施一次薄肥。 修剪、摘心當株高或枝條長約10~15公分時,需經常修剪以利側枝繁延,並可保持株型美觀,而且修剪下來的枝葉可應用在日常的料理上,或泡菜飲用,泡澡舒解壓,或晒乾保存。 換盆如果是種在盆器裡,要注意隨著植株的長大,而更換較大的盆子,如果過於擁擠,枝條生長不良,夏季高溫期易得病。市售3吋盆買回來後最好在一個月內換成大盆,5吋盆者約6個月要換常盆,7吋盆以上者,約一年換盆一次或地植之。 病蟲害香草植物本身具有特殊的香氣,甚少有病蟲害發生,若能多樣品種大量種植(約4種以上合群植),則驅蟲的效果更好,但薄荷類易受夜盜蟲侵害,可用有機農藥去預防。
貓薄荷適合生長的溫度在15~25℃之間,這個習性使它在台灣地區栽培必須慎選時節,在夏季植株的表現通常是虛弱的,只能在冷涼的地區栽培,或是放在蔭涼的地方越夏,進入秋季轉涼之後,再改放在日照充足或半日照的地方,這樣的環境比較適合貓薄荷的生長及發育。








百里香(2007/03/24)

別稱 :
麝香草
學名 :
Thymus speciec
名由 :
希臘神話裡維納斯不忍特洛伊戰爭多人死傷,傷心而淚珠落地所誕生了百里香。古代歐洲的人將百里香配戴在身上來避免瘟疫感染;婦女為戰士獻上百里香祈求賜與愛人活力勇氣並且平安勝利歸來。中世紀的法官通常會帶著成束的百里香上法庭,以防細菌感染。開滿百里香的山坡,其濃郁的香味,總引來成群的蜜蜂圍繞,就像求愛者的熱情。因此地中海的少女將百里香別在胸前表示她有意尋找一個愛人,期待一段愛情。
分佈 :
原產地廣泛,分布於北半球如地中海沿岸、歐洲,現在多栽種於英國、法國、美國等地。
分類 :
唇形科
品種 :
有許多的品種,最常見被使用最為食用或藥用香草的就是檸檬百里香。
型態 :
多年生常綠小灌木,株高依品種而異,在15-50公分之間,品種分直立與匍匋性品種,屬直立性品種,由基部開始分枝,葉有灰綠葉、銀葉、黃色葉等多樣品種,而大部份葉片均很小,呈卵形,微帶肉質,亦有部份種類具有短絨毛,葉緣略向葉背反捲狀;莖上部長著密密的紫色小花,成熟莖枝呈本質化、淡褐色,全株有濃郁的芳香味道。
用途 :
百里香可以提振精神消除疲勞;如果加入蜂蜜可以減緩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的徵狀。飲用百里香的香草養生茶可以幫助消化系統的功能,並且可以解除胃脹氣。對於有頂上問題的人而言,百里香還可以強健頭皮、抑制落髮,減少頭皮屑。另外百里香能夠殺菌、防腐、去腥味,因此古代常利用百里香作為食物的保存劑,或是常拿來跟海鮮類一起烹煮料理。
日照 :
花色亦依種類之不同而花色有白色、粉紫色、淡紫色或深紅色等
管理 :
性喜好日照、排水及通風良好的環境,生長適宜溫度在20-26℃之間,耐寒性強,忌浸水。

我的看法 :  栽培管理: 土壤選擇以保水性及排水良好的疏鬆砂質土或河沙為宜,惟坊間一般栽培者大都採用盆栽培植方式,栽培介質宜用泥炭土加入蛭石或珍珠石混合腐熟有機質堆肥,以利排水兼顧植株生長。  種植分為有性繁殖即種子播種與無性繁殖即扞插、分株及壓條等方法。種子於3-4月春季及9-10月秋季進行播種,因種子雖然細小,但發芽能力很強,播種時宜與細沙混合均勻撒播於苗床上,若不覆土宜將種子輕壓於土表面上或採用薄土覆蓋後澆水,3-4天即發芽;苗長出3-4對本葉時便可移植於穴盤培育,侍苗高5-7公分後再行換盆栽培管理。  無性繁殖分為扞插、分株與壓條三種方法;扞插法以帶頂芽的枝條3-6節約5-6公分長,進行扞插育苗,侍植株生長而根系長出強健時,才行盆栽種植管理;分枝法即利用植株莖基部有長出根系之枝條切取種植;壓條法以選取較略大之枝條行地面壓條覆土,經長出新根後再切取種植。  百里香之無性繁殖,很容易成活,同時保有母株之特性,不會變種如斑葉百里香後代保有斑葉之性狀。成株生長經開花結籽後,極易衰弱枯萎致死,故宜於採收枝條之同時進行整枝修剪工作,剪取交錯枝,陡長枝、下垂枝等,則可以延緩老化與改善通風等好處。 成分與效用: 百里香精油主要成份有20%-40%的百里香酚與香芹酚,及龍腦、桉油醇、芳樟醇、戊酸、對傘花烴。百里香為相當甜而具強烈的藥草香。其化學結構之醇類有龍腦、芫荽油醇,酚類有香荊芥酚、百里酚,繖花烴、松油烴。精油為最佳的抗菌劑之一,高血壓患者和孕婦禁用。  百里香有強身、袪痰、驅蟲、提高血壓、殺蟲、抗微生物、抗風濕、防腐、痛經之療效。百里香經研究證明,可強化免疫系統;是補身劑與激勵劑,可健胃、助消化、抗痙攣,有助於胸腔傳染性疾病,具治療、安撫與軟化作用。
栽培
較不耐濕,夏季雨量太大時要避免積水。因為需光量極大,就算在透明的遮雨棚下栽培也會因光線不足而呈徒長現象。露地栽培最好種植於東向的斜坡,既可避免積水又有充足的陽光。夏季要限制給水,並停止施肥,使其呈現半休眠狀態才能安全度過夏季。土壤不要太肥沃,種於石礫地上,雖然生長較緩慢,但是較容易安全度過雨季。記得要修剪枝條,讓植株矮化並將接近地面的老枝葉剪除,以避免雨水噴濺而造成病菌感染,並利於通風。 備 註: 雖然是直立型的百里香,但是若再光線不足時常呈倒伏狀,或是植株過高而未適當修剪時也會倒伏。所以常被誤認為是匍匐性植物。百里香是很耐寒的植物,就算下雪也不會凍傷。
其實你們ㄉ百里香日照都不足,還有不要怕陽光ㄉ日照,天氣雖然熱,但只要通風良好一切都沒問題,最怕誤認香草植物怕陽光,只是少許幾種怕而已,但它們怕ㄉ原因是缺水之故,導致長醜,但是是死不了,可是您越怕反而它會導致體質弱而引發抵抗力變ㄉ衰退,近而容易得病,或者無法越夏,在國外它們都是在戶外ㄉ,因此你們試著端到室外試試,但不要忘記澆水,要澆濕透呦!下雨記得端進屋沿下別淋雨。
還有日曬多的百里香葉片小,也因此香氣重,缺日照的百里香葉片大,香氣較薄弱,若是黃班百里香日照多則荒班會成菊黃色偏紅...比較漂亮喔!!!

九重葛(2007/03/28)
學名: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
科別:紫茉莉科 南美紫茉莉屬
別名:三角梅、三角花、南美紫茉莉
原產地:南美巴西、秘魯、阿根廷
特徵:常綠藤本,嫩枝上被毛,枝上有銳剌。單葉,卵形、心臟形或三角形,,先端銳,基部鈍,對生或互生。全緣或波狀緣,葉面與葉背皆平滑,紙質,綠色或有黃白色斑,有葉柄,無托葉。小形,黃色,花冠徑約0.5公分; 苞片大而明顯,因品種不同,有單瓣、重瓣之分,顏色變化多,有紅、粉紅、橙、黃、白及紫紅色等,每枚苞片著生一朵小花,三枚合生; 頂生或腋生,聚繖花序。
繁殖方式:扦插、高壓法、嫁接 開花時間:視品種而定,常見於冬、春季。
喜歡生長在陽光充足、乾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對於土壤的要求不高,幾乎是任何土壤皆可。春末及夏初時,宜減少灌水,讓植株稍微乾些,並將徒長枝條修剪,即可開出豔麗的花朵。
 一般在一些庭園造景中,常見到植物被剪紮成各種形狀,九重葛就是其中常用樹種之一,因為九重葛分蘗能力強,經過修剪之後,缺少枝葉的地方,很快便能長出補充上來。另外常使用的還有榕樹或櫟葉櫻桃。
你知道嗎?台灣最早的九重葛是由馬偕醫院的創辦人馬偕博士於西元一八七二年自英國引入。九重葛的花實際上是由三片小苞片所組成,每一苞片各著生一朵小花。枝葉茂密,葉腋常長有小刺,刺是花的變態,環境適合開花時,就會形成苞片和小花,環境不適合就長出小刺。她有攀爬的特性,所以常被利用在籬笆或棚架上。
莖上有木質化的硬刺,全年都會開花,特別喜歡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在炎熱的夏天裡,有沒有看到五顏六色的九重葛一齊綻放,有紅色、粉紅色、橘色、紫紅色,蔚成一片美不勝收的花海呀!難怪九重葛躍升為屏東縣的縣花。
其實她最漂亮的部分不是花,而是保護花朵的苞片;真正的花,是藏在三片苞片裡的管狀花;莖上有刺,欣賞時千萬別太靠近。由於她的苞片是三片合生,所以又被稱為三角梅或三角花;她的老家在南美洲,因此也有人叫她南美紫茉莉。搭個棚子,讓九重葛攀爬,可乘涼,可賞花,保證暑氣全消唷。

九重葛喜歡乾躁,不可以一直澆水,過多的水份會讓他不開花。我到了夏天就會開始給他高磷肥幫助他開滿紫色的花兒
我的經驗是這樣的,要他開花前三個月斷水一個禮拜,就是不澆水一個星期,讓它的葉子都軟掉了再澆,則三個月後就會開花,這樣子可以調整它的花期,不過這是偷吃步的方法,根本的方法,要從改善土壤做起,明年春換盆時要把它改成偏砂質的土壤,並如阿紫大姊大大說的,施用高磷鉀肥,保證經常花開的滿滿的,另外九重葛的正常花期,是在冬春之際.
















梔子花(玉堂春)(2007/03/28)
學名: Gardenia jasminoides
科名: 茜草科
別名: 玉堂春、黃梔花、山黃梔、黃枝花、山梔。植物特性: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嫩枝有微毛。
葉: 對生或三葉輪生,倒長卵形,葉柄有葉托。
花: 頂生,花具短梗;萼圓筒形,6~7裂,裂片闊線形,花冠白色或黃色,具芳香,5~6月中旬開花。
果: 長橢圓形,黃紅色。
繁殖方法:播種、扦插或壓條。
原產地: 熱帶、亞熱帶與我國,全省分佈於低海拔闊葉林,適合亞熱帶氣候。
用途: 盆栽、庭園樹或綠籬。花可當花材或花茶香料,果實可作黃色染料。
梔子花是陽性植物喜歡日光浴。
土壤太溼(排水不良)也容易導致不開花哦,試著停個一、二不澆看看。
梔子花要開出很多花,需要:強日照、薄肥多施(常施肥但每次肥料的量不要太多)、水分充足。

































珍珠柏(2007/03/28)
科 別:柏科
學 名:Juniperus chinensis L.
別 名:圓柏、檜柏
原 產 地:中國大陸、日本
果實的型態:毬果。成熟時呈現紫黑色,外表被有蠟粉。
葉的形態:葉鱗片形排列,少數呈針形葉對生或輪生;粉綠色,全株大多為鱗片 葉。為匍匐性矮灌木。
栽培管理:光照:日照宜充足(小盆景放置於室內有光線處即可)
溫度:生育適溫15-26℃
土壤: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
澆水:每天澆一次
施肥:每個月施液肥
繁殖:種子、扦插或高壓繁殖






























楓香(香楓)(2007/03/28)
學名: Liquidambar formosana
科屬名:金縷梅科楓香屬
別名: 香楓
植物特性:視海拔位置而定,常綠或落葉大喬木,老樹外皮有縱向溝裂,樹皮暗 灰色。
葉: 叢生枝端或互生,三裂,少數有五裂,有細鋸齒,搓揉後有香味深秋落葉前葉子呈紅或黃色,楓香的葉紅素較少,變色之後葉子不久即掉落,枝葉因此顯得枯黃而疏落。
果實:由多數蒴果互相癒合而成頭狀聚生果,近圓形,表面密生尖銳刺狀。
繁殖方式:播種法為主,春季為適期。播種成苗後假植於苗圃肥培。台灣固有種,分布於海拔2000m以下。
用途:庭園樹或行道樹,是建築及造船之上等材料。


































松紅梅(2007/03/28)
原產地:原產於澳洲、紐西蘭。
科名:桃金孃科Myrtaceae.
學名:Leptospermum scoparium.
用途:盛開時繁花似梅,珍雅繽紛,深具觀賞價值,適合盆栽、庭園栽植。
生長形態:常綠小灌木,株高約1公尺,經修剪後僅20~50公分。
莖幹:枝條纖細。
葉的形態:葉互生或叢生,線形或披針形。
花的形態:花有單瓣及重瓣,花色有、桃紅、粉紅等,花心多為深褐色。
花果期:花期春至夏季或冬至春季。
繁殖:繁殖可用播種、扦插或高壓法,但以扦插、高壓為主,春、秋季為適期。發芽及發根適溫約20度C,台灣中海拔冷涼山區較適合,平地高溫多濕存活率較不理想。
栽培:栽培土質之選擇不嚴,只要排水良好之園土均能正常生長,若以富含腐葉之砂質壤土栽培,生育更佳,盆栽以腐植質土混合河沙為理想。栽培處日照需充足。
  幼株定植後立即剪枝,若植株枝條稀疏,也應加以剪定,方能促使多生分枝,開花較繁盛。老株每年早春做一次更新修剪,每個枝條剪除約三分之二長度,保留三分之一,矮化樹冠,並能萌發新枝開花。性喜溫暖,忌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18~25度C;平地栽培夏季需蔭涼通風越夏,尤其梅雨季節嚴防排水不良、長期潮濕。

松紅梅屬於桃金孃科常綠小灌木,花朵數多,花形似梅,花色豔麗,有紅色、桃紅、粉色等,適合盆栽、庭園佈置、切花用。松紅梅喜溫暖,忌高溫多溼的環境,在台灣以中海拔(500-1000公尺)地區栽植為理想。花期為春至夏季或冬至春季左右。平地越夏略為困難。

我的松紅梅,本來也快死掉了,我就把它移到屋簷下,只有西照,而且用其他的植物擋日照,不會太乾也不會太熱,和水份過多,長的不錯,開很多小紅花,挺好看的
特點:花色重瓣紅、白雙間,秋冬盛開時,繁花似錦、繽紛雅緻。
栽培重點:松紅梅性喜涼冷潮濕,日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生長期間經常修剪,促使多分枝,可增加開花密度。

























鐵線蕨
學名 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
別稱 鐵線草、鐵絲草、石中珠等。
英名 Maidenhair fern
簡介 屬於鐵線蕨科,鐵線蕨屬。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狀,密被鱗片;葉柄長5~23公分,黑色,纖細而有光澤,葉片長約11~25公分二至三回羽狀複葉,小羽片形態變異頗大,邊緣反卷,用以保護孢子囊群。
有毒部位 全株。
中毒症狀 家畜誤食過量時,有腹瀉及嘔吐現象,幼兒應避免使之誤食。
分佈 潮濕的陰棚下或排水溝的側壁間,有時也長在樹下陰溼的磚牆上或有苔蘚類附生的石頭上或石縫裡,經常成群繁生。
用途 全株為解熱及利尿劑;葉片搗碎據說能敷治蛇傷及皮膚病。

鐵線蕨算是最令人又愛又恨的寶貝植物了,它有超元氣的樣子吸引好多人喜歡,可是一買回家就水土不服,接著又是乾枯,真是看在眼中疼在心裡呀!

  鐵線蕨的別名是少女的髮絲或孔雀羊齒,花語:雅致、少女的嬌柔,它的原產地:溫帶至熱帶地區、台灣。

  很多人都有種鐵線蕨失敗的經驗,花市賣的鐵線蕨是網室中大量栽培的產物,移居後,地上部分不適應新環境枯乾是正常現象,但是地下根莖可還是生機勃勃呢!只要把枯乾的地方剪掉,保持盆土的潮濕(不要泡在水裡唷),沒有多久,你就會發現一根根問號般的幼芽正努力的在展現生機哩!

‧栽培秘訣
日照:一般室內光線對鐵線蕨而言還是暗了些,室內必需置於燈光明亮處約 距離日光燈 50-80cm之亮度(約800 lux),如能擺置於窗邊或陽台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較佳。

溫度:喜冷涼氣候,生長適溫為15℃~25℃,葉溫不可低於7℃,以免葉片凍傷。冷氣房內,如果使用美奇盆栽培,可避免水份過度蒸散,使葉片枯萎。

水分: 濕度高之環境,春夏秋季每天澆水4~5次,冬季則 1~2次,需經常噴霧,防止葉片過乾。如果使用美奇盆栽培則7-15天澆水一次,將可成長良好,有葉片乾枯時將枯葉剪除,只要光線充足即可再長新芽但稍大的風易造成羽片乾燥捲縮。

施肥:施肥是必需的,把握少量多施的原則,花寶等1000~2000倍稀釋液即可。亦可在移植或換盆時混入奧妙肥或好康多等緩效性肥料。

病蟲害:鐵線蕨之蟲害以介殼蟲及蚜蟲較多,家庭栽培可將介殼蟲寄生之老葉剪除,而蚜蟲大部分群聚於嫩葉,可用手處理,儘量不予施藥。

選購要領:宜選擇羽葉繁茂、葉色濃綠的植株。購買時也要注意所挑選的植株是否具有 嫩芽,這表示植株的生長點未受到破壞,且正值生長期。此外,可用手翻翻葉背,看 看是否有蚜蟲或其他害蟲藏在其中。
















馬拉巴栗
  
■名稱:馬拉巴栗
■別名:美國土豆、發財樹、大果木棉、栗子樹
■學名:Pachira macrocarpa
■英文名:Malabar chestnut
■科屬:木棉科
■原產地:墨西哥
  

▲馬拉巴栗-果實

  
■性狀:常綠或半落葉中喬木。幹基肥大,肉質狀。葉互生,掌狀複葉,小葉4-7枚,橢圓形。初夏時開花,花絲白色。蒴果長橢圓形,種子可炒食,味如花生,俗稱美國土豆。栽培於肥沃砂壤中,忌長期潮濕滯水。性耐陰、耐旱、喜高溫。半日照、全日照均可,但日照充足生育較旺盛。性喜高溫,春季應整枝,促新葉更新。
  

▲馬拉巴栗

  
■用途:馬拉巴栗常綠中喬木,很容易栽種。馬拉巴栗是直接音譯自英文名稱。它原是一種熱帶果樹,因為種子炒熟後可食用,果實長得又很像花生,所以也叫做美國土豆!樹幹可作為紙漿的原料,是頗富經濟價值的優良樹種。
  

▲馬拉巴栗

  
  木棉喜歡用引人注目的方式開花,每年三月,木棉樹光禿禿的枝椏上,一個個不起眼的小疙瘩,全部便成一朵朵橙紅的大花,教人忍不住多看兩眼。木棉有個兄弟,叫「大果木棉」。大果木棉的花朵遠不如木棉花瑰麗奪目,但是它有翠綠而富光澤的茂密葉片,加上耐蔭的特性,就成了室內植物的寵兒,俗稱馬拉巴栗。馬拉巴栗長得很得人緣,葉片像綠色海星,短又粗的莖就像子的啤酒肚﹔把它敦在陽光晒不到的室內,也不愁葉片馬上變黃掉落。它的莖還能像捲麻花般,作成有趣的造型﹔有人甚至在它的葉柄綁上紅蝴蝶結,說它能招財進寶呢!
  

▲馬拉巴栗-果實

  
  馬拉巴栗來自墨西哥,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島等熱帶地區。花謝了之後,會結出一顆顆拳頭大的果實,果實內藏著十來顆種子,種子炒熟了以後可以吃。據吃過的人說,滋味香甜酥脆,像花生又像腰果,所以有人叫它「美國花生」。除了美化室內環境,種子能吃之外,馬拉巴栗的樹幹也能製紙漿的原料之一。所以它是一種多用途的經濟作物。木棉科常綠或半落葉中喬木。樹枝高可達10公尺,幹肥大,肉質狀,樹皮綠色,側枝5-6枝輪生。葉互生,掌狀複葉,小葉4-7枚,橢圓形或披針形,全綠。初夏開花,花絲白色。蒴果長橢圓形,成熟呈褐色,內藏種子可炒食,味如花生,俗稱美國土豆。性耐寒又耐旱,幼株可以盆栽觀葉,成樹適於庭園或行道樹。除單株單幹培養外,幼株也有3-5株結辮成型或彎曲造型,增加觀賞價值。
  

▲馬拉巴栗

  
  馬拉巴栗可愛的七裂掌狀複葉,和它對日照的適應性是馬拉巴栗可以分怖的如此廣的重要原因。巴栗可以在全日照〔例如大太陽下,完全沒遮蔽物〕、半日照〔例如有陽光斜射的陽台〕、陰蔽處〔例如只有散射的日光室內〕生長良好。這點倒是和鵝掌藤蠻像的。所以室內裝潢時也常常可以看到它。在室內擺設時,我們為了限制它的高度,常常會把它本來可以長得很高的樹幹鋸斷,只留下近盆土的一段,讓枝葉從這段樹幹長出來。還有些人栽培它的時候,用一些技巧,養成三股扭成麻花狀的樹幹。說到這裡,您是不是有點熟悉的感覺呀!
  

▲馬拉巴栗

  
  想美化居家,卻嫌照顧植物麻煩嗎?想綠化辦公室卻怕植物枯死,買幾盆馬拉巴栗,包您滿意而沒煩惱。
  <以上文字資料為網路搜尋>
  

▲馬拉巴栗-果實

 
 2005.03.13 這天。海水採了一顆拳頭大的馬拉巴栗果實回家!
 

▲馬拉巴栗-果實

 
 把果實摔一下就會裂開,把小豆子取出,可以不用晒乾,直接讓它入土為安,不需要種太深,約三四天就可發芽。
 

▲馬拉巴栗小幼苗(種的時候芽眼朝上,所以長成這樣)

沒有留言: